第(1/3)页 韩子安的这一招声东击西, 瞬间打断了联军的布置。 最关键的问题是, 赵国,危在旦夕。 不但壶关失守,邯郸城更是被楚军围困。 在这样的危急时刻, 晋军想支援也支援不了,因为最近的支援路线,壶关被楚军占领了。 另外两条路线, 无论是往北走还是往南走, 都要绕过太行山。 至于魏国和乾国,由于地处黄河以南,因此他们想要支援,只能渡过黄河。 但这又哪是那么容易渡过的。 而且, 就在这关键时期, 楚军从寿春,出兵十万,由镇军大将军伍安国统军,沿颖水向西北进军,兵锋直指大梁。 同时, 荆州方面, 楚军同样出兵十万,北上进逼乾国。 这也使得魏国和乾国,连支援赵国也做不到。 一时间, 在商议联合时, 还自信满满、气势汹汹的四国联军, 转眼间, 有三个国家就已经危在旦夕。 韩子安真正出兵魏国的原因,也在于寿春和荆襄方面,同时都能发上力,可以北上给予支援。 要知道, 楚国目前坐拥五州之地, 再加上举国体制,以及变法措施,有效的提升了行政效率。 战争潜力更是可以做到具象化, 以清晰的数字表示出来。 就比如, 各地有多少人口,年轻人的具体数量, 各地郡县每年有多少产量,税收多少,储粮又有多少,可以征调多少民夫。 所有的一切, 都有一个清晰直观的数字。 就犹如历史中的秦国一样。 每一次作战, 秦国在战前,就已经知道这场仗,自己可以调动的最大力量。 后来, 汉承秦制, 为什么萧何在进入咸阳后,第一时间就是去整理秦国留下来的户籍资料, 因为这代表着秦国的大数据系统。 拥有这份系统, 就能明白秦国的战争潜力,包括各地的资源。 如今的楚国也是一样, 而且, 在这一方面, 韩子安做的比秦国更好,更细致。 可以最大程度发挥战争潜力。 所以说, 战争, 并不是单单只有军事层面。 要不然的话, 项羽为什么百战百胜,但战线就是推不出去,最后仅仅败了一场,就无奈自杀。 就是因为在后勤、民生、内政等等方面的差距。 战争除了兵员,将领以及技战术上的差距外, 最直观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