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翌日,天公作美。 姜家一大家子,连同三个姐姐姐夫和孩子们,浩浩荡荡地出了门。 领路的“总导游”是姜翠山。 在京城住了一个月,姜翠山和王氏对内城已不再像初来时那般畏缩! 尤其是姜翠山,凭着老猎人的方向感和这一个月来的摸索,对内城几条主要街道和热闹去处已了然于胸。 此刻被委以“向导”重任,颇有些枯木逢春的得意,腰板都挺直了不少,眼神里恢复了年轻时的锐气和自信。 姜瑶看着父亲精神焕发的样子,心里也高兴。 她自己是除了进府那天和去南苑那日坐马车走马观花的看了一下,对内城、外城可谓两眼一抹黑。 大姐夫赵长生虽来过京城,但也只在外城活动过。 “这边是西四牌楼,往南走就是西安门大街,再往南就是皇城了,咱们可不能往那边瞎凑。” “瞧见没,那气派的府邸,听说是个什么国公爷的宅子……” “这边铺子卖的多是绸缎、古董、文房四宝,贵得很!咱们看看就成。” 姜瑶跟在几人身后,饶有兴致地听着姜翠山介绍。 她虽两世为人,但对这古代的皇城帝都也是头一回细细逛,看什么都觉得新鲜。 弘晙和几个表哥更是兴奋得像出了笼的小鸟,眼睛都不够用了,叽叽喳喳问个不停。 唯一来过京城的大姐夫赵长生,看着内城这整齐的街道、气派的门楼、往来行人虽不乏布衣,但明显比外城更显体面些,也不由得暗自咂舌,紧紧跟着老丈人,生怕走丢了。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姜瑶早有准备。 她让张福宝去买了些普通人家穿的旗服,让三个姐姐都换上了。 料子比普通旗人穿的又好上几分,混入内城的人流中毫不突兀。 穿旗服是为了不被一些思想古板的人指指点点。 这还是王氏提醒的。 汉家女子可不会单独出门逛街。 而她今天不用扮演太监,简单地把眉毛画得英气了些,穿上了一身靛蓝色的男式长袍,编上辫子,戴上瓜皮帽,摇身一变成了姜家小弟——姜耀。 活脱脱就是个面容俊秀、略显单薄的帅哥! 姜瑶还学着上辈子电视剧里,公子哥出场的画面摆了几个帅气的姿势,把三姐姜竹迷得嗷嗷叫。 弘晙兴奋地拉着姜瑶的衣角,仰着小脸问:“额娘,我今天叫你什么! 我今天是不是也不叫弘晙?” 赵瑞几个外甥也来凑热闹:“对啊,小姨我们叫你什么?” “……” 姜瑶嘴角抽了抽,弘晙这小子,扮演欲这么强,难道是遗传了胤禛的COSplay性格? “弘晙你记得今天叫我爹,你是姜军!” 弘晙:“爹!” 姜瑶:“......” 她转头交代几个外甥,今天你们叫我“舅舅”,别叫错了! 赵瑞、铁碗他们也觉得新奇,围着姜瑶七嘴八舌:“小姨……不对,舅舅! 小舅。你放心,我们不会叫错的!” 一家人浩浩荡荡又带着几分新奇雀跃地出门了。 内城的繁华确实不是外城可比,街道宽阔整洁,商铺鳞次栉比,卖的都是些精巧玩意儿和高档货色。 姜家人看得眼花缭乱,虽然好多都是只看不买,但光是看看就觉得很开心。 姜翠山熟门熟路地介绍着这是什么街,那是什么坊,偶尔还能说出某家老字号的点心铺子或绸缎庄的典故,引得儿女们一阵崇拜。 逛了大半天,人人腿酸脚软,肚子也开始咕咕叫。 一家人从西四逛到地安门,又沿着什刹海边走边看。 湖光水色,垂柳依依,虽是柳叶变黄脱落的深秋,但也别有一番韵味。 走了大半天,除了听到关于“耀哥”越来越多夸张传闻有些尴尬外,没遇到什么糟心事,大家都有些饿了。 刚好边上有不少食肆,其中一家烤肉店人气很旺,看着也有普通百姓进去吃,便提议去那里。 一大家子十几口人呼啦啦涌进去,几乎占了大半个堂屋。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