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88毫米高射炮-《抗战之临时工》


    第(2/3)页

    射速 15-  发/分

    垂直最大射程 10350米

    水平最大射程 14500米

    88毫米高炮是由世界著名的火炮制造商克虏伯公司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初开始设计。当时,作为一战的战败国,德国还被严格限制发展军备,德国另辟蹊径,该型火炮在瑞典的克虏伯子公司完成设计和测试。

    设计人员预见到作为高炮的主要作战对象--轰炸机将会飞得更高、更快,因此他们选择了88毫米这一在当时尚属罕有的大口径,并设法使炮弹具有较高的炮口初速,这个特点为它日后成为有效的反坦克武器奠定了基础。

    严谨的德国人还设计了一个相当精致的自动供弹装置,使这款高炮具有很高的射速。当野心膨胀的希特勒最终抛开限制军备条约的桎梏后,88毫米高炮马上被德国空军采用,作为中口径高炮的标准装备。

    它是德军装备数量最多的高炮,和105毫米及1毫米高炮一起,组成了严密的中高空对空防御火力。完美的保护了德国本土的重要工业中心,这些兵工厂在英美战略空军的大肆轰炸下仍然能够维持生产。

    在北非战场上,德国非洲军团司令官,隆美尔将军由于兵力、兵器不足,在阵地战中,急中生智的他把88毫米高射炮放平,用来打击英军装甲部队,收到奇效。

    特别是在1941年六月的萨拉姆战役中,当240辆英国坦克被引入德军的埋伏时,霎时间,在预先掘好并经过巧妙伪装的工事里,放平的88毫米高射炮发出怒吼。最终,英军丢下123辆坦克残骸,其中三分之二是88毫米高炮的战果。被打得措手不及的英军只好仓惶败退。

    坦克对没有反装甲武器的步兵来说是杀手武器,特别是坦克上的机枪威力更大。

    三十年代世界各国的共识是坦克至少要30毫米的装甲,这还是意大利这种穷国的标准,苏联和德国走在世界前列,比较厚。而日本满足于在大陆战场上欺负中国的那些虾兵蟹将,主要原因是因为重工业不发达加上国内重金属资源比较匮乏,还绝大部分都整到海军那里。

    严格的说日本在2战时期的坦克应该叫战车,根本不算坦克。由于受“坦克是支援步兵的”思想影响和资源不足,日军坦克多为10吨上下,装37到57炮的薄装甲战车和轮式战车以及装甲列车,用于支援步兵作战、封锁游击区和追击溃败**等。

    二战时日本造坦克技术也不是很好,基本上就是“挂铁皮的驴”,或者是包着铁皮的汽车。装甲薄,火力弱,抗打击能力很差,基本上不具备同坦克作战的能力,垃圾货不到十毫米的装甲说明了一切问题。这种坦克在和美英联军交锋时没少受欺负,也就只有在中国战场上 才能纵横驰骋。谁都知道中国人的装备太垃圾了

    日本的坦克不禁打,用重机枪连射就能贯穿装甲;或者是一捆手榴弹塞到履带中,履带一断,坦克就只能当固定炮台;而且当时国民党也有从德国买来的反坦克炮,一炮就搞定;还有就是往坦克身上扔燃烧瓶,然后点燃。

    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的武器太落后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