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密令-《丝路禁地》


    第(2/3)页

    这种制纸的方法,早已经失传,但这样的三合纸,是以前的人在必要的时候才会用的。

    密封的钢制圆筒很完美的把这卷纸保存了下来,蜡和油也避免了纸张见风氧化。在我打开这一小卷纸张时,小毛就有意的朝旁边退了几步。其实我没有避讳他的意思,因为整个挖掘过程,小毛都参与了,也没什么可瞒的。但他懂规矩,所以有意不去看纸张上的文字。

    这一小片纸上的文字,用的一水楷书,这是唐代流行的字体,从中央到地方,看见有文字的地方,基本都是楷书。就这么一个细节,再根据之前我们发现的线索,就可以认定,这支商队,连同商队携带的所有东西,全部是从唐代遗留至今的。

    纸上的字不多,我反复看了几遍,大概意思已经明了。

    小毛的判断非常准确,这支二十六人的商队,真的是由千牛卫的兵员乔装组成。

    商队成员二十六人,首领是一个叫做吴穷的千牛卫中郎将。这张纸,其实是南衙交给中郎将的密令。

    密令的内容很简单,意思就是责令中郎将吴穷,率领二十五人,沿商路前行,寻找大千世界。

    纸张的下方,有南衙的印信,这纸密令,不仅仅是交给吴穷执行任务的,同时也是他身份的证明。如果真遇到了完全无法化解的危险时,吴穷可以毁掉圆筒里的密令,也可以把密令拿出来,以证明自己。

    密令的内容就这么多,一眼看过去,觉得挺明白的,但是再细看看,还是有点迷糊。

    很显然,这支乔装的队伍,借商队身份的掩护,行走在丝绸之路,穿行西域诸国,是为了寻找“大千世界。”

    但什么是大千世界?这很让人费解。密令没有别的任何文字说明,大千世界这个概念就非常的模糊,它可能是一个地方,一个组织,也可能是一个人的代称。我想来想去,实在想不出来答案。

    而且,这纸密令本身,也很有嚼头。

    千牛卫这个机构,在历朝历代有不同的名称,不同的职责。晚唐之前,千牛卫全称是左右千牛卫,职责主要是执掌宫廷卫戍,是紧紧围绕在宫廷以及皇帝身边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可以认为他们是一支皇帝的亲兵。

    调动千牛卫的命令,一般是由南衙传发,千牛卫将军具体实施,但不管是南衙,还是千牛卫将军,如果没有上意,那么他们不会调动千牛卫。

    也就是说,密令,很可能来自当时的皇帝。

    这支商队,或者说这个圆筒里的密令,可能是一条线索,但我现在还搞不明白,这条线索,跟我们有什么关系?

    “小毛。”我考虑了一下,转身问小毛:“在这儿能逗留两天时间吗?”

    “可以。”小毛点了点头:“咱们的给养还比较富裕,两天时间不多。”

    “那就好,只需要两天时间,两天之后,不管什么情况,咱们都继续前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