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其实这种情形,早在更早的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可以说始于20世纪五十年代。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有人认为那些专家教授往往一直生活条件优越没被剥削,又是旧社会出生旧社会长。所以不可靠,需要敲打。所以开启了新中国成立后知识分子臭老九的滥觞。 后来就文革中有部电影《决裂》,里面就有嘲笑专家是砖家这类的情节。那里面有一个景点的段落,就是“马尾巴的功能”。是用来反映专家专门研究没用的东西的。另外。这部电影本身也有其他反智主义的情绪,包括对于教育体制的抨击。而另一部与之类似的文革电影《反击》其中有一段内容就是,展现应试教育的体制是如何用考试来摧残学生的。 眼熟不?当年的批判臭老九,反动学术权威的手段,在今天被重新的使用了出来,进行反智主义的宣传。而搞反智主义的人却又换了一批人马。那些口口声声的反对文革,批判文革。将文革作为一件很好使的黑历史来攻击对手的那群人。却依旧唱着文革的老调。如今的反教育英雄的那些人,和文革时的交白卷英雄张铁生是何其的相似?而批评应试教育,鼓吹不通过考试来选拔学生,这些举动更是文革时就玩剩下的。至于在各种地方黑老师的这种事情。呵呵,不就是文革里的“师道尊严有毒!”的翻版吗?如今某些人痛批中国教育讲话,培养出来的学生的遵守纪律背后是死脑筋。而美国的学生是多么的思想开放自由,课堂气氛是多么的活跃――其实这一套都是文革里玩剩下的,不过是当年不会造老师的反还要拿美国做武器当模范。 鼓吹不读书的天才,以反教育斗士站出来的郑渊洁,韩寒等人背后究竟有着什么样的势力,耐人寻味。当然,更可能是他们只是单纯的迎合那些读书读得头都大了的学生。不过反过来。学生一般是正义感很强。顾虑极少,容易利用的对象。迎合学生是否是为了利用学生这同样是一件耐人寻味的事情。 为什么在21世纪重新掀起了反智主义的狂潮,其中背后原因大家可以自行思考。 不过,现在谢尔盖要面对的局面轻松的多。他的队伍里没人是拿五美分发帖反驳他的。所以,他很快就以有理有据的方式说服了大家――而你想要这样在论坛上说服别人几乎是个奇迹。 所以。大家也就同意了,推举卡姆斯?赤丹?薛卫?兀勒巴图?辛?怯鲁花为教官,负责训练大家如何更像一支真正的军队。 其实这方面的好多东西,谢尔盖也能交。不过他清楚明白一件事。那么就是没必要太过亲历亲为。 确实,他有着各种巨大的优势。他做事往往很正确。要是一般人,也就对别人这么做那么做很看不惯,一定要自己来了。 不过谢尔盖知道,随着队伍的壮大,自己需要处理的事情也越来越多,分权那是必然的。所以倒不如提前先把这帮人锻炼好。 以前他看小说的时候,经常看到身为穿越者的主角,明明已经到了一个非常高的位置,却去做一些科长啊,处长啊该做的事情――谢尔盖打算在将来的时候避免出现这种事情。他决定到时候将责任分的清清楚楚。国、部、厅、处、科、股。级别分明,该是哪个级别的就去做哪个级别的事情,不能由着人们乱管。而不同的部门则处理不同的事情。 别小看这个东西,这个东西可是多少年来人们的智慧积淀出来的。这玩意属于社会科学的内容,就如同飞机上天电灯点亮一样,也是人类进步的一部分。谢尔盖当然准备在这里复刻这些东西。这种编制上的科学可以让整个体制像是被加足了润滑油一样的开动起来更为顺畅。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