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 这是杨卫平在天工实验室的个人专属实验室。 与在香港天材新材料研究所的那间实验室兼办公室一样,这里依如继往地承袭了杨卫平的朴实工作风格。装饰很简约,但空间很大。里面的各种实验仪器和设备,全都是整个实验室最好的。 在一台扫描隧道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工作台前,钱老和董老,相互配合着,在杨卫平的指导下,非常细心地操纵着扫描探针,在一块半导体硅晶元的表面,将一个个原子颗粒,排列中“中国”。 当最后一颗原子颗粒排列完成,看到显示屏上清楚显示的“中国”两个简体汉字,钱老和董老难掩心中的激动,相互拥抱在一起,像开心的孩子似的,双蹦又跳。 杨卫平已经承诺,将免费赠送两套扫描隧道显微镜和穿透式电了显微镜给华夏科学院和材料应用研究所。钱老他们回国的时候,将通过华夏驻瑞士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将这两套珍贵的实验设备运回国内。 此番钱老和董老在杨卫平指导下亲自操纵进行移动原子颗粒的摸索,从开始的生疏,到现在的操纵自如,这意味着华夏在今后全球纳米科技领域也将占有一席之地! 与显微镜相连接的照像机,将这张由华夏科研工作者亲自操纵原子移动形成的图片拍摄下来。这是一个历史性时刻! 钱老兴奋难抑地紧握着杨卫平的双手,激动地说道:“卫平,我认为,纳米左右和纳米以下的结构,是一下阶段全球科技发展的重点!将是一次里程碑式的技术革命!最迟到九十年代,人类将迎来继电子管发明后的又一次产业革命!” “是的,钱伯伯,您说的非常对。”杨卫平连连点头说道,心里却在感慨着钱老果然是钱老。他老人家的眼光和远见就是与众不同。 这句话,是钱老在1991年针对华夏纳米技术的研究提出来的一个观点,而今,这话依然出自钱老之口,只不过比上一世提前了十四年! 上一世,华夏在纳米技术和材料学领域起步太晚了。杨卫平通过自己独特力行的行事风格,变相地让华夏在纳米技术的研究上,与欧美发达国家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虽说他提前将近十五年将纳米技术的重大发现向全世界公布,必然导致欧美各国在科技领域迎来新一轮高速发展。但是,这同时也带动了华夏的科技发展,让刚刚恢复十年动乱,重新回到世界舞台的华夏。在科研工作方面从一个绝然不同的新高度开始起步。 杨卫平相信,凭借他所掌握的先进技术优势和理念,完全可以用三到五年的时间,来弥补华夏科研体系有可能出现的技术断层。 以前,华夏提出的赶英超美,只不过是停留在一句口号上面。而现在,他有把握将这种远大目标,变成现实。 钱老和董老。绝对是那种在实验室里一旦投入研究工作就会废寝忘食的那种工作狂人。 二老在合作操纵搬动原子颗粒成功后,又开始尝试着单人操作。二位老科学此时就像是得到了最喜欢玩具的孩子,乐此不疲。 杨卫平没办法,只能留下来陪二老一块玩。 玩完原子搬动。钱老和董老又在电镜下观察纳米碳管的结构和变化。这一“玩”,就是连续三天三晚,连吃饭睡觉都是在杨卫平的这间专属实验室里解决。 国内得知现在全球闻名的大发明家杨约翰博,是钱老的故人之子,当然是乐于得见。也不着急催钱老他们回国汇报。 杨卫平也趁这个机会,将他所掌握的关于纳米材料方面的技术学得,一股脑地倒出来与钱老和董老分享探究。 别看钱老和董老现在都六十好几了,但他们的记忆力和学习能力。绝对比那些年轻人只强不差。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