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吃饱喝足,又刚过了一把男欢女爱兴致的杨大主任,精神显得格外的焕发,刚吃完,就开始处理这些天积压下来的各类文件。 自从成立了秘书处后,各方面的工作都有姜铁钢为首的七位专职秘书处理得有条不絮,许多不是很重要的日常琐事,都在常务副主任邹华那边就处理完了,到杨卫平这里的,一般都是涉及最新科研项目进度的重要文件。 餐桌已经让姜铁钢收拾干净,桌上现在堆了好几个文件夹。 杨卫平搭着二郎腿,嘴角叼了根香烟,聚精会神地翻阅着手里这份来自华阴兵器实验中心的测试报告。 当初在开发后羿炮兵火控系统的同时,杨卫平当然不会忘了同样重要的反炮兵雷达的研制。 只有将反炮兵雷达和这套炮兵火控系统有效地结合成一个体系,方有可能让华夏炮兵拥有完全压制『性』的优势。 在接收美军提供的 第 283 章 成模块化方位角定位系统。通过新型高速信号处理器,每分钟可以处理20个目标,还能在距天线收发组100米外进行遥控『操』作。 an/tpq-37则是对an/tpq-36进行补充的远距离火炮定位雷达。可以控测『射』程在30公里以上的增程火炮和多管火箭炮系统,对火炮的精确定位为100米,对多管火箭炮定位精度为200米。 杨卫平总共引进了30套“火力发现者”,其中20套部署在华夏北部的华苏边境,8套部署在跟越南接壤的西南边境。其中两套则交给了我军的军用雷达研制单位进行剖析和逆向测绘。并明确指出了我军反炮兵雷达的发展方向: 由近程反迫击炮雷达向中程一般火炮侦察校『射』雷达发展;由无源阵列向有源固态阵列发展;机动『性』能进一步得到改善;探测距离增加;并着重指出,用相控阵天线技术、脉冲多普勒技术取代普通脉冲雷达体制已成定局。 华阴武器实验中心交上来的这份测试报告,主要记录了“火力发现者”反炮兵雷达与“后羿”炮兵火控系统的对接改良情况。 华夏当前对雷达测距的研究基础并不差,在杨卫平开发“后羿”炮兵火控系统的时候,长安雷达研究所和都成雷达设计研究所联合攻关,已经成功地将“火力发现组”山寨出来,并换上了用gb1978汉码编写的程序软件。 经过华阴武器实验中心初步测试,“后羿”与“火力发现者”基本实现了对接,但是我军山寨出来的“火力发现者”还存在许多不足,需要更进一步改良。 看来下阶段得加强对华夏电子工业的整合了。杨卫平将手里的报告塞进文件夹里夹好,一边抽着烟,一边暗自琢磨着。 对越作战,如果不能将黎笋政.府打掉,以黎笋一贯以来的**嘴脸,必然是一场长期的边境战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