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章 念唐寨之行 上-《蒙兀帝国》


    第(2/3)页

    “不!不是我们上山,而是我一个人入山,广弼和寨民们也都留在这里。”折彦冲昂首说道,指着一脸愕然的曹广弼。

    “嗯,我信得过折兄,一切都听你的安排。早去早回!”周虎赫并没有拒绝,折彦冲的心意他明白,这样做或许也好,至少合剌赤惕的诸位百户们会感到一分安心。

    “念唐寨建在山中十余里外,往返一趟需要不少时间,可能会烦请各位兄弟久等,折彦冲深感愧疚。各位,我现在就出发,争取尽快回来!”折彦冲唱了个诺,转身离去,像是一只敏捷的猿猴在山道上攀援,很快就消失在山中。

    “传我命令,让士兵们好生休息一番,寻觅一处水草丰美的地方,让马匹吃点青草。还有,把哨骑放倒三十里外,看看附近有无河流大川,肥美草场。”当着曹广弼的面,周虎赫对颉质略邓然命令道。

    一屁股坐在草地上,周虎赫脱下臭烘烘的马靴,让脚丫自由的呼吸新鲜空气,招手示意曹广弼坐到他的身边。

    “曹兄,我看这山外也有平坦的肥地,怎么不见你们在此开荒耕作?”大凡山麓前的扇形冲积平原,都是优良的肥沃土地。比起山里的贫瘠土壤,外边的这些旷地明显更适合耕作,但是却不见人类改造的痕迹。对此,周虎赫感到难以理解。

    丢下手里的兵器,曹广弼大大咧咧地坐在周虎赫身边,开口答道:“山前地虽好,但却人来人往,收成难以保证。我们主要在山中活动,想管外边的事情,有心无力。而且,耕作山外的土地需要耕牛铁犁,山寨一样都没有。人人都知道山外的土地更好,可是却没有愿意出来开拓。”

    “原来如此,那你们在山中开垦了多少土地?都种植什么作物?”周虎赫好奇的询问道。漠北地区冬季寒冷漫长,夏季却凉爽短暂,由于光热不足,这里不是发展种植业的好地方。

    “其实种植不是我们的主业,大家的衣食主要来源于采集和狩猎。山中林木众多,松子、山榛、野葡萄等山货充足,而且各种鸟兽也不少,依靠采集狩猎,可以获得足够半年的食物。另外,寨民们还会养殖一些小家畜,例如野鸡、野猪等,对了,我们还在山外的低洼地开挖了不少鱼塘,把从河里捕获的小鱼分类后,放养到池塘里,每年秋季都能捞出许多半尺长的大鱼。种植的小麦、糜子和回鹘豆等作物,每亩地一般只能收获三五十斤,平均算下来,每家一年也就只有五六百斤的收获,脱皮出壳后还不够一个男劳力半年食用。”曹广弼慢慢诉说道,把念唐寨的特色生产方式娓娓道来。

    周虎赫一边听,一边暗暗点头。念唐寨的这种生产模式,其实暗合后世的贫困地区扶贫开发工作部署原则。在一些山区贫困县,当地居民的生产方式极为单调落后,往往死抱着种植业这一条道路,而忽视了林业、牧业和副业。

    社会学家研究发达地区的农村发展时,发现那里的人民很善于经营非种植业经济,并且通过这些产业获得主要经济收入。实际上,单纯的依靠种植业,农民是绝对难以致富的,只有广泛经营,灵活生产,多途径开拓致富路,把空闲精力和闲置土地有效利用起来,人民才能最大限度的实现富裕。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