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九章 获奖不忘约稿-《1979我的文艺时代》


    第(2/3)页

    秦昭阳见到姜玉楼后,温和一笑。

    虽说姜玉楼自己也成了杂志社社长,但并不是说大家就是敌人了。

    都是文坛的人,没那么多的敌意。

    寒暄两句,姜玉楼又看到了燕京作协的王濛,“老王,老王,这里!”

    王濛循着声音看向他,脸色不太好看,快步走过去后,训斥道:“我说玉楼啊,这里可是大会堂,你可得给我安静点。”

    “怕什么,这不都是熟人嘛。”姜玉楼无所谓道。

    除了秦昭阳和王濛,姜玉楼又看到了古华、王安仪和王润滋等人。

    大家有些交情,但不多,不过见到面总会打个招呼。

    路谣惊奇道:“你还真是交友广泛啊。”

    “那肯定啊,走我带你去认识些朋友去。”姜玉楼显得有些得意,也不等路谣反对,抓着他的胳膊,就往古华等人那边走。

    将路谣介绍给几人,大家友好的交流了一番。

    路谣也看出来了,姜玉楼在一众作家中非常受欢迎。大家嘴上不说,但很愿意听取他的意见。随便一句话,就能引人深思。

    这是名声,同样也是能力啊!

    姜玉楼在侃侃而谈的时候,也不忘照顾大家的心情,和谁都会说两句,主打一个雨露均沾。

    没过多久,他们这个小圈子聚集的人越来越多。

    在场众人在和他探讨文学创作的同时,也会询问《最文学》的情况。

    姜玉楼自然是一阵吹,说第一期《最文学》怎么怎么好,绝对能让大家大开眼界。同时,他也没有忘记约稿。

    “古老师,你的作品《爬满青藤的木屋》我看了,写得非常好,我感觉你的作品风格非常适合在我们《最文学》上面发表。”

    “什么,稿酬?完全不是问题,最高的千字十块,你只要投稿审核通过,咱们就能签合同。”

    “王老师……”

    “赵老师……”

    路谣有些哭笑不得,好好的文学交流,变成了姜玉楼的“买卖”。不过,他注意到作家们的表情,不仅没有厌恶之情,反而有些跃跃欲试。

    也是,大家是文人不假,但文人就不吃饭了?

    农民种地,工人做工,商人卖东西,作家就靠一杆笔赚钱,都是靠劳动,不丢人。

    姜玉楼说得口水都干了,要了不少人的联系方式,同时又约了不少稿子,心情大好。

    路谣感叹道:“为了《最文学》的发展,你还真是不遗余力啊。”

    “呵呵,这叫干一行爱一行。我现在不仅是作家,同时还是杂志社的社长,肩负重任,责任重大啊!”姜玉楼一脸忧愁地说道:“我们杂志社草创,一切都还在起步阶段,想要有好的发展,离不开作家们的支持。你说,今天这么好的机会我怎么能放弃?要是错过今天,不得再等一年?”

    “也是,你们杂志社的编辑越来越多,工资都靠你一人,要是你破产了,杂志销量又没起来,他们岂不是要失业?”路谣随口附和道。

    “对啊,你看路大哥,我肩膀上的担子是不是更重了。”

    两人正说着,走进大会堂的人是越来越多。

    除了获奖的作家,全国各大文学刊物的主编、编辑,作协的领导,今天都来了。

    据说今天文艺界人士共有五百多人出席了今天上午发奖大会,说得上是盛大空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