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重返东江府-《神诡修仙:我成了一块大凶地》


    第(2/3)页

    如果真的抽走三千人,就等于把天湖县每家每户的成年男子都抽到边关服徭役。

    到时候整个天湖县怕是都看不到几个成年男子了。

    况且边关的危险性可想而知,历年被抽去服徭役的,几乎没有能捞个完整身子回来的。

    能苟活一条命逃回来,就已经值得家里人求神拜佛,磕头还愿了。

    更何况现在边关危险程度与日俱增,这时候抽调整个天湖县的成年男子,等同于要了这一县百姓的性命。

    三千男子,便是三千户家庭的主心骨,背后牵扯着三万人的兴衰存亡。

    虽然这命令绝不能尊奉,但林忠文一时之间还不知道该如何回应信使。

    直到徐柯悄悄在其耳边传音,才让林忠文下定决心向那信使回应道:

    “此乱命也,恕不遵行!”

    幸亏早在多年前天灾降临的时候,朝廷便已下达了命令。

    若是各地州府出现明显的乱命情况,可以暂时不奉其令,等待朝廷派出有司衙门的官吏评断双方,看看到底是谁的过错。

    那信使冷笑一声,拱了拱手,随后便径直离开了县衙。

    直接出城,准备连夜赶回东江府之中。

    徐柯无奈的叹息一声:

    “当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徐柯心中有个猜测,这东江府派来的所谓征钱粮征人的命令,没有表面上这么简单。

    可能接下来整个天湖县又将不得安宁。

    于是徐柯直接吩咐李思安,让其在县里选出一名精明能干的人。

    赶紧带着些银票前往东江府,一定要打探出有关这所谓加征加税的消息。

    果然不出徐柯所料。

    三天之后,负责打探消息的人星夜赶回天湖县内,向众人汇报了自己的所见所闻。

    此时的东江府内的模样已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是知府赵问泽竟然开始在东江府之中轻徭薄赋,而且也像当年的县丞朱楼一样,开始屡屡推行德政。

    引得普通百姓一阵拥戴叫好之声。

    除此之外,那所谓加征钱粮之事,的确是更上面的官府摊派下来的任务。

    只不过那银钱五万两,粮食八千石,外加三千名成年男子份额,实际上是分配给整个东江府的标准。

    这些数额放到一个县固然是撼动根基,甚至可能逼反当地百姓。

    但若是由一个府来消化,却也算不上元气大伤……

    “那赵问泽并非贪图小利,目光短浅之人。”

    “因此他必然是有意为之,故意要针对天湖县下手。”

    思索再三,徐柯大概猜出了两个可能的原因。

    首先是那知府莫名施行仁政,开始装模作样,估计就是和当初的朱楼一样,图谋一府之地的生灵来血祭血炼。

    因此故意用这种手段逼得天湖县也失了民心,引动居民外逃。

    须知方圆周遭几个县,皆是因为天湖县的原因而或多或少出现人口外流的情况。

    就连身为府城的东江府,也有大量百姓逃往更安全的天湖县谋求生路。

    如果不把天湖县搞垮搞臭,东江府的人口数量就始终提不上去。

    相反,一旦将天湖县搞垮,大量无处可去的百姓第一选择,自然是更为繁华的东江府。

    而第二个原因,徐柯猜测对方大概率是为了报当初的一箭之仇。

    既然连东江府的通判唐嵩都是那所谓‘阴司’组织的人。

    那身为一把手的知府,同样有极大概率也是这阴司组织的爪牙。

    原本徐柯以为杀死了唐嵩,可以暂时打退这阴司,为天湖县争取一段时间的平静生活。

    却没想到这阴司还真是不肯吃亏,立马就找个理由来整治天湖县。

    虽然那阴司并不知晓徐柯的存在,但他们也大概率能猜出来天湖县背后有另一支强大势力的染指。

    这所谓的加征钱粮人口,大概率便是他们投石探路,趁机试试徐柯的深浅。

    按照常理来说,此时的徐柯就应该做好防备,小心翼翼的提防对方下一波来犯。

    但徐柯却并非坐以待毙之人。

    总是被动挨打并非徐柯的风格,况且对方的势力也是极为神秘。

    徐柯若不主动出击几次,探听到对方的情报,反而会落入任人宰割的局面,被人家任意拿捏。

    这自称阴司的组织为祸至深,与自己纠缠至今,必须尽快将之连根拔除。

    至于派谁出马,徐柯也已经有了心理预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