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想的就是多! 幸好咱将刘先生给喊过来了,没有贸然行动。 不然的话,这么贸然行事,肯定效果不好。 一个弄不好就会弄得一地鸡毛。 那就依照刘先生之所言,先从一个省开始清丈田亩。 我感觉的江西那边就挺好,就先从那里清丈吧! 那里人口众多,而且早在之前的时候,还没有受到什么乱局的影响。 隐匿的田产,必然会很多。 北面则不同。 北面的大田土地,早就饱受鞑子的蹂躏。 很多地方都是一片焦土,人烟稀少。 不少地方,还得通过移民来补充人口。 土地隐匿的问题,倒是没有那么严重。 江南的这些地方,需要好好的抓上一抓才行!” 听到朱元璋如此说,刘伯温本能地就觉得事情有些不太好。 不是说朱元璋说的这些话不对。 相反朱元璋说的这些,都是实情。 而是因为朱元璋的态度,让他觉得有些不太好。 觉得让他,有些坑在等着自己。 尤其是想到这次皇帝召见自己也就算了,还专门把自己的儿子也给带上。 他心里面不可能不紧张。 生怕皇帝会点了自己家儿子,让自己家儿子前去做这事儿。 这事儿,可真不好办啊! 是极其难啃的硬骨头。 而且,还特别的得罪人,一个弄不好啊,就会有很大的闪失, “那刘先生,觉得该派谁前去担当重任才好? 这等事情,非果敢坚毅之辈,只是难以做到。” 听到朱元璋所说的这话后,在刘伯温身边侍立的刘琏,神色不由的动了动。 想要开口说一些话。 只是这个时候,他爹和皇帝都在。 皇帝不开口,他这里也不好多说什么。 不敢贸然开口。 “陛下,臣觉得韩宜可,或许能够担当责任。 此人有能力,而且不畏权贵。” 让刘琏失望了,刘伯温开口便点了韩宜可的将。 朱元璋摇了摇头。 “韩宜可这家伙,倒是有些才能。 但是,还不足以担当此人大任。” 听到韩宜可被否决后,刘伯温当即将又开口推荐出了几个人。 朱元璋全都一一摇头进行了否决。 这让刘伯温心里面的感受,越来越不好。 只觉得他的那些担忧,只怕要成真。 接下来,朱元璋果然没有让他失望。 “刘先生,你说了这么多,怎么忘记了令郎? 咱觉得,令郎就很可以。 他为刘先生你的长子,自幼我得刘先生教诲。 人常说,门里出身,强人三分。 令郎跟在刘先生身边,自然而然便和其余人不一样。 这事,有令郎在去,我再放心不过。 更何况,咱们之间不还偏着亲戚吗? 清丈田亩,第一个省份最是难做的,但也最是重要的。 有一个好的开始,打好了样,接下来在别的地方才好好推行开展。 所以,这件事儿令郎做最合适。 咱看再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人选了!” 听到朱元璋说出这话,刘伯温的心咯噔一下,直接沉入到了谷底。 他最为担心的事,果然发生了! “陛下,不行。 琏儿他不知变通,做事不行,难以担当大任。 这件事情复杂至极,不是他所能够承担得起的。 他有没有什么危险,倒还在其次,关键时不能因此而耽误了陛下您的大事儿!” 听到刘伯温如此说,朱元璋倒也没有什么意外。 他想了想,便不再询问刘伯温,而是将目光投向了刘琏。 望着刘琏道:“你是什么意思?愿不愿意担此重任,为我大明出份力气?” 听到朱元璋的询问,刘伯温有些紧张的望向刘琏,对他儿子狂使眼色。 刘琏看了看朱元璋,又看了看他爹。 犹豫了片刻后,咬牙直接下拜道:“小臣愿意领此任!!!”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