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你父皇在位期间,清、静、恭、俭,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推行德治,在先皇孝文皇帝废除肉刑基础上,更轻刑罚。削减诸侯封地,还归于民。酎金削藩,加强中央集权。外安抚匈奴,减少边患;内重民生,均田到户。才有这汉兴盛世!”王娡动情地看着儿子,“后世会将先皇与你父皇所治盛世并称——文景之治!” 景帝刘启为后人诟病的是刻薄寡恩。棋盘打死吴太子,有“棋盘圣手”之污名,引致“七国之乱”;腰斩恩师晁错,逼死亲子废太子刘荣,又逼杀功侯周亚夫…… 因为王娡的智慧与参与改变了历史,景帝刘启的污点几乎无存。史册只余“文景之治”流芳。难道,刘启不配有庙号吗?作为大一统皇权,第一个成功废立皇后和太子、而未引致朝局动荡的皇帝,景帝刘启的帝王手段,反而会令后人钦佩。 “那要给父皇上何庙号?”刘小猪沉思,“高皇帝庙号太祖,皇祖父是太宗……不若给父皇上庙号——高宗?” “你父皇美谥——孝景皇帝。景:由义而济曰景;耆意大虑曰景;布义行刚曰景;致志大图曰景;繇义而成曰景;德行可仰曰景;法义而齐曰景;明照旁周曰景。你父皇庙号,彻儿命丞相、御史制诏,众臣商议吧!” “给你父皇上庙号,一是告慰几代帝王,我大汉中兴,是他们功绩在前,让百姓感戴皇恩浩荡,拥戴汉皇!” “二是,新皇为太阳真神转世,号令天下,臣民归心!人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彻儿可知山百重,海无涯,天地之广袤?北匈奴,南百越,竟让我大汉几十年苟且偷安……” “大汉耻辱啊!母后不许彻儿做守成君王,送女人、送岁币换一隅安乐!国富民强,民众勇武,一雪前耻,应是几代汉皇期盼之事!气吞万里,充沛武德,开疆拓土,雄霸天下,方是一代雄主!” 一番话,让刘小猪激情豪迈,剑眉星眸,迸发异彩,“孩儿誓要我大汉,广地万里,重九译,致殊俗,威德遍于四海!” * 几日后,刘彻的求贤诏令,传至各郡县、诸侯国。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马或奔踶而致千里,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夫泛驾之马,跅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其令州县察吏民有茂才异等,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 人人都在议论。通晓文义的士子,向不识文墨的人解释皇帝文采斐然,胸怀大志,求贤若渴。 “不凡的功绩,等待不凡的人去建树。马或许狂奔乱踢,但它能达到千里之遥;人或许被世俗讥笑议论,但他能建功立名。对那些气概超群,奔驰不循旧轨的马,以及放荡不羁、不循行迹的人,就看怎样驾驭和统辖他们。令各郡县长官,考察本地官吏百姓,推举高俊人士、超众贤才,可为将、为相,或为使者出使异国。” 帝国上下,民议沸腾,人人摩拳擦掌,都觉得“我行!” 朝堂内外,众臣瞠目,皆言新皇小小年纪,不可小觑,登基就放“两把火”: 第一把火,为先皇孝景皇帝上庙号“高宗”,“孝景皇帝临天下,清静恭俭,薄徭赋、行德治,轻刑罚。外安戎夷,内重民生。承先皇孝文皇帝遗祚,共治盛世,谓文景之治。郡国诸侯宜各为孝景皇帝立高宗之庙。诸侯王列侯使者侍祠天子,岁献祖宗之庙。与丞相、列侯、中二千石、礼官具为礼仪奏。请著之竹帛,宣布天下。” 第二把火,“求贤诏”。什么狂放不羁的马,乱踢乱咬的马,不走老路的马,都可为将、为相、为使…… 这踏马的火,会不会烧到自己头上?我袭爵豪族,你功侯举荐,还没摸着新皇的喜好,眼神打个恍,就要被这小猪崽子,晾起来了?! 众臣议论,惴惴不安间,第三把火来了! 刘彻又发了《贤良诏》。 “朕闻昔在唐虞,画象而民不犯。日月所烛,罔不率俾。周之成康,刑措不用,德及鸟兽,教通四海,海外肃慎。北发渠搜,氐羌来服。星辰不孛,日月不蚀,山陵不崩,川谷不塞。麟凤在郊薮,河洛出图书。呜呼!何施而臻此乎!” “今朕获奉宗庙。夙兴以求,夜寐以思,若涉渊水,未知所济,猗歟伟歟。何行而可以彰先帝之洪业休德!上参堯舜,下配三王,朕之不敏,不能远德。此子大夫之所覩闻也。贤良明于古今王事之体,受策简问,咸以书对,著之于篇。朕亲览焉。” 第(2/3)页